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A)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是 【 】
A.理论研究水平B.迁移推广水平
C.探究原因水平D.测量评价水平
2.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 【 】
A.总体B.总量
C.样本D.集体
3.在取样的基本方法中,分层随机取样也叫 【 】
A.等距抽样B.机械抽样
C.配额抽样D.整群抽样
4.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的评论被称为 【 】
A.内部评论B.外部评论
C.客观评论D.主观评论
5.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 】
A.搜集、分析与鉴别史料
B.揭示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
C.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D.找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6.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运用、施行的情境是 【 】
A.自然情境B.任何情境
C.不可控制的情境D.实验室中的情境
7.在设计问卷时,经常采用的问题设计形式是 【 】
A.开放式B.是否式
C.半封闭式D.封闭式
8.采用单组后测设计进行教育实验分组设计时,作为实验处理效应的是 【 】
A.前测结果B.前后测的差大于零
C.后测结果D.前后测之和
9.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之一是形成理论体系并进行检验,其中对理论的外部检验是指 【 】
A.实践检验B.逻辑检验
C.专家检验D.群众检验
10.判定定性研究内在信度的标准主要是研究的 【 】
A.有效性B.逻辑性
C.准确性D.一致性
11.在定性分析的效度检验方法中,对同一问题从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看法得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获得最大的一致性的方法是 【 】
A.比较法B.检查法
C.反馈法D.三角互证法
12.定性资料分类法大致有两种,其中一种方法是以事物的多种内在属性为标准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指 【 】A.现象分类B.逻辑分类
C.事实分类D.本质分类
13.数据资料类型中层次最高,几乎可适用于任何统计分析方法的数据资料是【 】
A.等距数据资料B.等级资料
C.比率数据资料D.计数资料
14.一般来说,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更多地表现为 【 】
A.应用价值B.学术价值
C.推广价值D.借鉴价值
15.一项教育科研成果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即以研究活动作基础,是一项增殖的知识产品以及 【 】
A.格式规范B.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C.逻辑性强D.有参考文献
二、名词解释题
16.样本
17.自变量
18.剩余法
19.发生学方法
20.差异量数
三、简答题
21.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2.教育观察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23.问卷调查中,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4.方差分析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四、论述题
25.试论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形式——归纳和演绎。
26.试述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B)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 】
A 亚里士多德 B 弗兰西斯.培根
C 笛卡尔 D 康德
2.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研究是 【 】
A 基础研究 B 应用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 预测研究
3.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 】
A 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 决定研究的内容
C 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D 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4.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 】
A最大数量的 C 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 D 不同性质的
5.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 】
A搜集史料 B 分析、鉴别史料
C 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D 运用史学理论和方法
6.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 【 】
A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 实验室中的观察
C参与性观察 D 结构式观察
7.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要依据 【 】
A 观察内容的结构 B 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 D 观察的对象
8.按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外和相前调查外,还有 【 】
A 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B 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研究调查和测量调查 D 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9.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
A 效度 B 信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10.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相关的教育家除裴斯泰洛齐、福录倍尔外,还有 【 】
A 梅伊曼和拉伊 B 桑代史和蒙台梭利
C 蒙台梭利和拉伊 D 蒙台梭利和杜威
11.在定性分析的效度检验方法中,对同一问题从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看法得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获得最大的一致性的方法是 【 】
A.比较法B.检查法
C.反馈法D.三角互证法
12.其内涵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定义的 【 】
A 被定义项 B 定义项 C 定义联项 D 定义的规则
13.先假说,后求证,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这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 【 】
A 分析 B 综合 C 归纳 D 演绎
14 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一一考察,这是归纳法哪一具体方式的特点? 【 】
A 完全归纳法 B 简单枚兴法
C科学归纳法 D 因果联系归纳法
15仅表示研究对象属性的顺序的是 【 】
A计数数据资料 B 等级数据资料
C 等距数据资料 D 比率数据资料
二、名词解释题
16.发展性研究
17. 总体
18.教育实验研究
19.教育命题
20.统计表
三、简答题
21.简述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22.简述教育调查表的编制及其基本要求。
23.简述教育研究中定性分析的特点。
24.简述影响教育统计分析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
25.试论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特点。
26.试述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答案及评分参考(A)
一、单项选择题
1—5 AACBB 6—10 DDCAD 11—15 DDCBB
二、名词解释题
16、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2分)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2分)
17、自变量妈变化的措施条件,在教育实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干预、控制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过程,有意识地变革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条件,从而得到自己所要的结果。(4分)
18、被研究的某种复合现象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除去已知因果联系的部分,则剩余部分之间也可能存在着因果联系,这种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叫剩余法。(4分)
19、发生学方法是在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时以分析它们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为基础的一种方法。(2分)这种方法要求,把被认知的现象从某种初始状态中分离出来,进而探究这个发展过程的各个基本阶段和趋势。(2分)
20、差异量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离散程序的量数,它反映数据分布的离中趋势。(4分)
三、简答题
21.(1)帮助研究人员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2分)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2分)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2分)
22、教育观察研究从不同角度可分为以下类型:
(1)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把教育观察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2分)
(2)根据观察的方式把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1分)
(3)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把观察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悟观察。(2分)
(4)根据观察实施的方法把观察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1分)23、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语义清楚;(2分)
(2)语句简洁;(1分)
(3)面向对象;(1分)
(4)价值中立;(1分)
(5)避免社会认可效应。(1分)
24、方差分析的假定条件是:
(1)研究对象应随机抽取而来,其观测数据应相互独立;(2分)
(2)因变量就灰连续变量,且样本应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2分)
(3)各样本的方差应大致相似。(2分)
四、论述题
25、论述要点:
(1)教育研究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第一,观察分析教育现象,应用归纳法得出结论;第二,推论-验证的演绎法。(3分)
(2)这两种研究形式各具不同特点。在逻辑轨道上,归纳法总体上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是对经验的事实进行概括,而演绎法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先假设,后求证,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4分)
(3)在思维方式类型上,归纳法属于具体思维的范围,目的是探索事物的规律性,演绎法则属于抽象思维范畴。目的在于建立理论体系。(3分)
(4)教育实践中不少研究往往是两种方式的结合。(3分)
26、教育实验设计是一个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的可操作性过程:(1)陈述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2分)(2)确定实验处理;(2分)(3)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2分)(4)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2分)(5)判定该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的程序。(3分)
(6)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并提出伴随这个设计的统计假设。(2分)
[评分说明]论述题每个要求要求论述,只答要求而未加论述或论述不足每题酌情扣除3-5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答案及评分参考(B)
一、单项选择题
1—5 CADBC 6—10 BCADD 11—15 DADAB
二、名词解释题
16、主要目的在于是发展用于教育进步和学校运行的有效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
17、即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18、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
19、是有关教育判断的语句,是对教育活动所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思想。
20、是表达数据资料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用来表明统计指标与被说明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表格。一般由标题,序号,标目,数字,表注等部分组成。
三、简答题
21.(1)确定调查课题。
(2)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3)选择调查对象。
(4)制定调查计划
(5)调查的实施。
(6)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22.(1)教育调查表的编制应抓好两个环节:A、明确研究问题;B、了解具体内容。
(2)要编制好调查表,还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A、适用,B、准确;C、规范。
23、(1)定性分析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2)定性分析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
(3)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
(4)定性分析主要是对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
(5)定性分析对研究者及背景的敏感性。
24、方差分析的假定条件是:
(1)研究课题的性质。
(2)数据资料的类型。
(3)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
四、论述题
25、论述要点:
(1)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
(2)教育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
(3)教育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物现象,具有直接性;
(4)教育观察是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
(5)教育观察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一类是人的感觉器官,另一类是科学的观察仪器与装置。
26、教育实验设计是一个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的可操作性过程:
(1)陈述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
(2)确定实验处理;
(3)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
(4)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
(5)判定该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的程序。
(6)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并提出伴随这个设计的统计假设。
[评分说明]论述题每个要求要求论述,只答要求而未加论述或论述不足每题酌情扣除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