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能力是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面试中语言技巧使用的优劣,直接反映了面试者的知识和修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会推动面试的顺利进行,协调考生与考官的沟通,使考官能够全面了解考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考生面试时要口齿清楚,讲话流利,发音标准,声音洪亮,语速适宜。答辩时,要中心明确,层次分明,表达完整,有感染力。
在教师资格面试中,针对某一教育问题,考生能否发表合理的、深刻的、有建设性的观点,是面试中一项常规且重要的测评项目。为了争取考官的认可,考生除了要具备真才实学,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外,也要善于倾听、交流。
在考官提问时要注意听,抓住考官提问的要点,同时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绝不能打断考官问话,教师资格证要待考官说完后再发言。发言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考官的反应:考官未听清楚,要及时重复;考官表示困惑,要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如果考官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自己要主动结束话题,而不要等到被打断。同时,要允许考官提出相反意见,并且虚心倾听,真诚请教。若经过讨论仍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记住不要明确否定考官的意见(尽管实质上已经这样做了),同时尊重考官的意见。
在考官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前提下,以清晰的逻辑去推销你的观点。后者是指先提出相反的观点,然后逐步去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最终阐明你真正的观点。人们反对错误的观点往往比接受正确的观点更容易。另外,要提供确切的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当你提供了确切翔实的论据,而不是仅仅说出自己的主张时,你的观点就容易被接受。
在答辩环节,考官除了与考生有语言的交流外,还会密切地观察考生。
学科专业知识是指考生对所教学科的掌握情况,包括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专题模块、学科常识以及学科交叉性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具体来说是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教材教法等知识。
语言表达贯穿整个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始终,所以它既是说课和试讲测查的要素,更是在答辩环节胜出的必备素养。
应急应变能力的测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专门的题型来考查考生的应变措施;另一种是直接制造紧张的现场氛围或者考场突发情况,如考官低头整理打分表、考官不理考生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考查考生应急应变能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