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考本科都有哪些专业和学校

2021-07-24 09:35

重庆交通大学

工程造价、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重庆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重庆文理学院

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

重庆工商大学

会计、人力资源、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


1.增强选课的空间与弹性

  选修是学分制度的基础。选修方式的增设以及选修比例的提高必然要求高校增设选修课数量。近十年我国高校开设的选修课数量比新世纪前大大提高,大部分高等学校已经开设2000~3000门课程。**大学开课数量较多。清华大学有3900门,北京大学4000门左右,复旦大学2003年开设课程4000余门。一般大学课程开设相对少一些,桂林电子工业学院1050门。[3]但是,我国高校开课数量与国外高校相比还有差距,在美国,一般的四年制大学开课数量都在5000门以上,哈佛大学仅文学院就开设了3000多门课程。

  2.通识课建设

  (1)不同领域加强渗透。经济的发展导致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原先学校的专业划分过细使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所以当今国内许多高校都在进行“通识教育”方面的改革。通识课的建设不仅仅是更改原公共课名称,而是体现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领域的融合,因此,不同专业对其他领域的课程选修有不同需求和要求。北京大学规定,各院系的专业基础课原则上都应对其他院系开放。北京大学的通选课划分为五个基本领域: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毕业时应修满至少16学分的通选课。在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学分,在人文领域选修至少4学分,其中须有1门艺术课程。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自然领域至少选修4学分。[4]复旦大学通选课分类更简明,只分为人文科学与艺术、行为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数学、医学四类。

  (2)压缩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通修课的总学分,提高通选课的总学分。大多数学校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分压缩按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改必修为选修,二是开设综合课程。通修课学分的消减,主要是英语、政治等,例如大学英语多数院校为14学分,北京大学减为12学分。浙江大学的大学英语课时和学分改革很有特色,英语IV直接“以考代学”。对某些占有太高学分的公共必修课进行消减,提高通识课学分是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北京大学将通选课的总学分提高为16学分;河北大学在2010年学分制改革中加强了通识课程的比重,在本科毕业学分中,通识课程几乎占学分一半。

  (3)课程分层次选修、分级教学。如浙江大学采取分层设置课程的办法,同一门课程按照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培养对象,开出高、中、低三种档次的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与需求进行选择。吉林大学实行外语分级教学,学生获得高一级课程学分,可以免修该课程的前导课程,免修课程成绩按优秀成绩直接记载。

  3.创新学分建设

  (1)创新学分制度建设。创新学分是指学生在学术论文、竞赛、科技成果、专利发明、文艺和体育等方面取得高水平的成绩而获得的一种特别学分,它是区别于学生在学校培养方案内学习而取得的学分。将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作为校内各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开发,能有效解决当前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实践性等许多难题。因此,很多国内高校将“创新学分”有计划地纳入各学科成绩学分中,作为学科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方法主要是把创新学分与各学科的实践环节、科研活动,包括参加学术报告、讲座形式等结合来,设计更多素质拓展项目、研究性学习项目、创新性学习项目等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总框架是由三级课程平台、一个讲座平台、一个实践平台构成。讲座平台内设两大系列讲座,一是名师导航课系列讲座,专为新生开设,通过讲座+研讨的教学方式让新生与名师近距离接触,激发成才的欲望;二是学科前沿系列讲座,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集中介绍各学科、专业领域科学研究的前沿技术和技术应用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