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考专业怎么选择?

2021-07-04 12:49

重庆自考网认为考生选择专业时要综合考虑四要素来决定。
1. 需要——自考专业选择的心理学基础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自考专业选择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需要是个体对内外环境的普遍的客观需求在大脑中的主观反映,是一种心理倾向性,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2. 兴趣——自考专业选择的助推器
在现今这个知识为本位的社会,新兴、边缘、跨学科行业不断涌现,专业设置越来越细化。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的老师。兴趣可激发强烈的动机,使人乐于付出更多努力;没有兴趣,学起来就会很被动,觉得索然无味,甚至半途而废。考生所选的专业,适合个人的兴趣,学习就不会感到枯燥,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反而会成为一种乐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就会有一种持续的动力,能不断攀上新台阶,通过各门功课也会比较顺利。
2. 原有知识结构——自考专业选择的奠基石
自学考试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选择自考专业一定要根据现有的基础,结合原有知识储备和自身学习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一味跟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出最易于与新知识联系的旧知识。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会发生积极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织,使学生获得关于新知识方面明确而稳定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意义上的变化,具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获得了知识的心理意义,对新知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考生选择与现有文化基础相适应的专业,可以先查看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看是否与自己现有的文化基础相适应,大致估计出学习中的难度。
自考开设了很多专业,各专业对学习者的能力要求不同。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把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对个体能力的要求结合起来考虑,这样学起来会轻松,有利于发挥潜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只有选择与自己原有知识储备相近的专业,才有利于发挥专长,获得成功。
4. 学习目的——自考专业选择的驱动力
在数以万计的芸芸考生中,有的考生为了圆专业梦名校梦参加自考;有的为了提升自身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参加自考;此外,还有部分考生为了获取学历证书加入到自考大军中等等。但是,无论是哪类考生,都必须明确自己出于何种学习目的。如果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选择专业就应该选择顺应时代发展,贴近时代脉搏的专业。有人说英语和电脑是人们进入21世纪的护照。所以,选择英语、计算机专业的考生一直居高不下。近来,由于上海各类国际会议的增加、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会展类专业、物流管理类专业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如果是为了弥补高考时留下的遗憾,就可以侧重选择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等名校的理想专业,只要符合学校学位办规定的条件,同样可以取得该校的学位证书。当然,从每年的报考人数中也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硕士、博士也加入了自考,这类高学历者大都为了提升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选择专业时侧重选择法律会计等。还有部分在职人员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岗位知识参加自考,该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选择相应专业,如目前在岗的临床护士、护士学校的教师、护理管理干部等可以相应选择自考护理学(本专科);从事汽修等工作的在职人员可以选择自考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长久以来,无论是高考、成考还是自考,只要谈到专业选择,一般首先考虑的就是专业冷门热门。事实上,必须是学有所成后甚至未来更长时间内才能表现出来的冷热。现在的冷门专业,几年后或许会成为热门。计算机专业在二十多年前是十足的冷门专业,但很快变成了大热门,并分化出许多岗位,各岗位人才需求又有很大差别。考生可查询紧缺人才目录及有关部门和权威机构发布的行业人才需求数据来预测。
总的来说,任何一个专业只要搞深了,都是一种资源的拥有,靠这种资源就能分享社会的财富。有人说现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但这种知识却不是天南海北的大杂烩,它实际上是一种专家知识,这种知识越专效益才越大。天下没有冷的学问,也没有冷的专业,只要精于某专业,精通某项技能,你就是专家。